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新闻动态>>正文

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2022年11月30日 18:33 赵晨熙 点击:[]

疫情期间,教育信息化发展对教学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贯彻“停课不停学”理念的重要方法。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2018年,古清月等46名代表提出《关于边远艰苦及民族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议》;2019年,刘庆峰等15名代表提出《关于建设人工智能+教育,积极引导新技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建议》;2020年,杨伟坤代表提出《关于融合创新线上线下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建议》;2021年,周清和代表提出《关于利用信息网络解决中小学教育不平衡问题的建议》……代表们围绕“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互联网+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

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高度重视并采纳代表的意见建议,取得了显著成效。

边远地区网络教学资源匮乏

全国人大代表、空军工程大学教员古清月多年来一直关注边远地区学生教育问题,她发现,在国家大力投入下,我国乡镇、边远艰苦地区和民族地区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大幅改善,基本满足了学习和生活所需。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这些地区的远程网络教育资源仍比较匮乏。

“作为日常教育、教学的有力补充与支持,流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方式和手段已经在高等教育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古清月认为,中小学教育标准化高、知识结构性强等特点,非常适合采用建构式的方法解构知识区块形成完善的流媒体教学体系,进而通过网络平台将教育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向乡镇、边远艰苦地区及民族地区渗透、转移、覆盖,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调研走访中,古清月注意到,有些省市乡镇、山区和民族地区中小学已经开展了一些远程网络教育支持活动,但这些教育资源比较零散、不成体系、针对性不强。此外,一些突发网络问题及复杂的终端应用技术也极大阻碍了乡镇、边远艰苦地区和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对网络教学支持资源的使用热情。

加快网络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如今,高等教育的慕课已得到广泛应用。比如,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平台就让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在古清月看来,自上而下推动建设综合网络教学服务支持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存城乡教育、师资的差距,助力教育扶贫、智力扶贫,缩小教育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差距。

她建议,组织教育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力量,制作符合不同地区教学特点、按建构式知识结构分解的配套流媒体教学视频。同时,建立互动的远程网络双向教育支撑平台,通过教育发达地区中小学与贫困落后地区中小学结对帮扶的方式,实现教师之间的教学智力帮扶、教师对学生的智力帮扶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针对部分地区网络教学设施薄弱的问题,古清月建议要优先投入乡镇、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中小学的网络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远程网络教育支持的硬件条件。可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精准信息传送功能,与课堂教学、流媒体教学相互结合,构建针对中小学生学习特点的全方位知识架构立体网络教育支持系统。

加强教育信息化设计和规划

对于代表们提出的建议,教育部通过走访、电话、邮件等方式,与每一位人大代表进行了细致沟通,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近年来,教育部相继出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关于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指导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2021年7月,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聚焦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智慧校园、创新应用、可信安全六个方面,部署加快推进教育新基建,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和融合创新。

为缓解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等问题,202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全面推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常态化应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为满足广大师生对优质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迫切需求,2022年初,教育部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整合集成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和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截至11月底,平台网页版和App累计浏览量超过114亿次,访客量近9亿人,平台用户不仅覆盖了全国各省区市,还有来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习者访问平台。(赵晨熙)


关闭